1、子曰: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2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3、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!民鲜久矣。
4、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。不敬,何以别乎?
5、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。
6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小德川流,大德敦化。
7、知者不感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
8、友直,友谅,友多闻;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损矣。
9、岁冷,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。
10、刚、毅、木、讷近仁。
11、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?
12、仕则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。
13、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;友直,友谅,友多闻;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损矣。
14、子曰:士而怀居,不足为士矣!
15、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
16、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
17、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。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
18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沉怨矣。
1、今夫天,斯昭昭之多,及其无穷也,日月星辰系焉,万物覆焉。
2、不然;获罪於天,吾所寿也。
3、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。
4、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
5、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6、子曰: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;有若无,实若虚,犯而不校。
7、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,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。
8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的欲,不逾矩。
9、子曰:"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,有酒食,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"
10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11、子曰: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;好知不好学,其蔽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贼;
12、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13、孔子认为怎样方是智慧: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。
14、与伴侣交,言而有信。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
15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
16、善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,得见有恒者,斯可矣。亡而为有,虚而为盈,约而为泰,难乎有恒矣。
17、子曰:"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盗比於我老彭。"
18、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众星共之。
1、诲汝知之乎?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2、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行求,从吾所好。
3、司马牛问仁。子曰:"仁者其言也仞。"曰:"其言也仞,斯谓之仁已乎?"子曰:"为之难,言之,得无仞乎?"
4、君子喻於义,小人喻於利。
5、子曰:"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"
6、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
7、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已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朽木不可雕也。
8、知及之,仁能守之,不庄以莅之,则民不敬。
9、三年无改於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
10、未知生,焉知死?
11、子张曰:何谓五美?子曰:君子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子张曰:何为四恶?子曰:不教而杀谓之虐;不戒视成谓之暴;慢令致期为之贼;犹之与人也,出纳之吝,谓之有司。
12、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
13、子曰:事君,敬其事而后其食。
14、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
15、执德不弘,信道不笃,焉能为有,焉能为亡。
16、君子无众寡、无小大、无敢慢,斯不亦泰而不骄乎?